新聞本文 根據經濟部108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,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包括「人事成本過高」、「人員流動率高」及「食材成本波動大」,顯示餐飲業者如何管控成本及避免人員流失為經營的重要關鍵。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,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;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、低技術門檻之產業,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;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,導致食材成本上揚,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,減少經營壓力,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。 2.我國零售及餐飲業營收近年走勢: 零售業: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,致營收下滑,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,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,今年1-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。 外燴 若從各小類觀察,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「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專賣零售業」,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,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。 疫情改變國際觀光飯店市場結構與生態,內需市場成為業者「唯一救贖」,因應市場改變,台北君悅酒店總經理陳隆慶表示,台北君悅今年將整合館內餐飲、住房、宴會與信義區地利優勢,並爭取更多異業結盟、跨界合作機會,持續推出刺激國旅消費市場的方案,全力滿足國人需求。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,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、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。 一、國外經濟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,惟在全球續處通膨、升息、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,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,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.9%,較上月微調0.1個百分點。 二、國內經濟 受全球經貿成長力道趨緩影響,我國10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0.5%、3.4%。 五十多年前大成便進入台灣麵粉製造領域,鐵人及長城兩大品牌始終是台灣食品業最信賴的優質麵粉。 現整合中、日、台優勢成立大成良友食品公司,擁有上海及天津兩座基地,並設立麵粉製作研發中心與訓練教室。 大成所生產的各式農畜漁產品,除供應超市及大型連鎖餐飲外,並在台灣以安心巧廚及大陸姐妹廚房直接販售,近年來也積極開發線上購物,而我們完善的追溯機制,使消費者可運用手機、電腦查詢產品所有生產過程,安心享受新鮮的美味。 其中一項較可行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以雲端餐廳結合外送平台的模式,藉由降低店面租金、外場薪資與食材分別採購費用換取較大的獲利空間。 此外,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,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,營業成本、食材、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。 受疫情影響,進口原物料價格、國際運輸時間及費用皆不穩定,壓縮餐飲業者利潤,也迫使業者將經營成本反映在商品售價上,2021年開始陸續有業者宣布調漲。 網路銷售額:疫情推升網購需求,加上業者積極拓展網路銷售管道,第3季零售業網路銷售額為1,058億元,年增28.2%,明顯優於全體零售業營業額(年減4.3%)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升至11.1%,較上年同季提高2.8個百分點,各主要行業網路銷售額年增幅多逾2成。 例如日本東利多控股出資的「Ghost restaurant研究所」,藉由提高共通性食材利用率、削減實體店鋪運營成本的做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。 而台灣各類型新創雲端餐廳也正蓬勃發展,例如Just Kitchen、蜂鳥食堂、生活倉廚等,成為疫情下外送平台產業生態圈中具備豐沛發展活力的族群。 台灣外送平台在餐飲產業的滲透率近兩年快速攀升,不過整體2020上半年外送平台平均滲透率仍僅有1.6%,以台灣全年高達7,000億新台幣的餐飲消費市場為基礎,仍有極大的規模成長潛力,而這也是兩大外送平台採取「燒錢搶市佔」的策略主因,希望在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後,於市場迎來爆發性成長時取得結構性優勢。 根據中華徵信所2021年版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顯示,餐飲業共計有95家入榜TOP5000,較2020年版減少4家。 而近年餐飲業入榜TOP10業者無大幅異動,10名內業者業績均已具相當規模(近年因未取得和德昌股份有限公司(原名:台灣麥當勞餐廳股份有限公司)營運資訊,故未納入排名內)。 而透過與2017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,發現前六名的排行並無變動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連續兩年蟬連前三名之榮譽。 年營收變化方面,餐飲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7年成長,而台灣海底撈餐飲、台灣國際藏壽司及六角國際事業之營收成長率均超過五成,其中台灣海底撈餐飲營收成長率達91.40%,奪得營收成長率之冠。 「一同成長」是提克斯國際餐飲自創立以來不曾改變過的使命,文明與科技日新月異,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及重視也日益百態,我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,唯有不斷創新,在做事中學習、在學習中成長;用技術傳承、用知識創新,才能開創餐飲新紀元。 台北觀光飯店住房生意因新軍加入戰場而被稀釋,成長趨緩、甚至鈍化,業者除全面調整目標客源結構,開拓住房多元客源,調高日客與韓客占比,更視「餐飲」為重要成長引擎,力拚增加2020年營收。 民視新聞/林詠琪、黃鴻宇台北報導台灣市面上的藍莓,幾乎都是仰賴進口,但有在地農業團隊,與台大合作研發,耗時6年,從品種研發、栽種方式,克服一切困難,成功種出正港的台灣藍莓,地點就在嘉義阿里山的山腳下,占地30公頃,未來在台灣也能吃到正港的新鮮藍莓。 〔記者蘇福男/梓官報導〕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輔導業者拓展石斑魚內銷市場,首波鎖定外燴、餐廳等通路,梓官區漁會初試啼聲即拿下2300萬元訂單,今、明2天熱鬧舉辦促銷活動。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,106年至109年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,自106年的5,160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,747億元(詳見圖3),109年受疫情影響,使得銷售額成長趨緩,110年5月開始疫情轉為三級警戒,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,餐飲業銷售額出現負成長,下滑至5,690億元。 在業者家數方面,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(詳見圖2),106年為13萬家,近年來逐漸成長,至110年成長為16萬138家,年均成長率為4.0%。 雖然台灣在2020年疫情控制得當,衝擊程度相較較低,但2021年台灣疫情升溫,再次重創餐飲業。 觀察2021年前八月台灣餐飲業總營收4,588億元,較2020年同期衰退10%,預計2021年台灣餐飲業之負成長恐難以轉正。 而台灣首家專注於餐飲科技的加速器與創投基金企業「扶田資本股份有限公司」表示,未來將提供沙盒實驗場域,及海內外顧問資源,並透過科技解決傳統餐飲業問題,如:減少人力、店面支出、幫助控管食材等問題,未來甚至是分析消費者樣貌、市場趨勢等,都將是餐飲科技未來發展的契機。 2020年排名第六名之饗賓餐旅,因在2020年下半年業績回穩,當年行業營收仍繳出4.04%的成長幅度。 目前饗賓餐旅集團共有七大品牌約46間門巿,並於2021年增加吃到飽麻辣鍋新品牌「小福利」。 大成以每年五百萬噸黃豆、玉米及小麥採購規模,是東亞地區大宗原料重要的使用者,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,全程電腦監控,結合生物科技與營養配方,提供肉雞、蛋雞、鴨、豬、反芻動物、水產品等高飼效、高品質的飼料,是台灣最大的飼料領導品牌,現在中國大陸、越南也擁有多座飼料廠。 而全家則是觀察消費者需求,持續拓展各項生活服務,像這次推出的全新預購服務「marry me」,其最大特點為單店訂購、多店取貨,即民眾至FamiPort預購喜餅、婚禮小物後,可依親友需求指定到貨時間與取貨的全家店舖。 家樂福表示,外燴服務市場競爭激烈,除了菜單的豐富度,也推出新鮮直送的現切現煎服務,為加入戰局的一大利器。 此外,企業派對常見的家庭日也能舉辦,或是可依照寵物飼主需求,為貓狗寵物們訂作適量的毛小孩料理。 近年企業講究員工福利,除了三節獎金與年假,適時舉辦派對、Happy Hour或家庭日,更能凝聚員工向心力與互動機會,而品嚐美食絕對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,現今國內外燴公司絕大部份以餐飲業為主,既定餐館菜單為基礎選擇,大多以完成品餐點送達,能夠新鮮現切料理的則佔極少數。 其中foodpanda於2019年即展開與實體零售商合作配送,2020年進一步推出自營虛擬超市「熊貓嚴選」,訂單規模在上線後6個月內成長50倍,使台灣成為foodpanda亞太市場中生鮮雜貨訂單量最大、熊貓超市成長率最高的市場別。 以外送平台為核心,包括台灣在內,全球許多國家的餐飲業經營模式與店鋪型態都迎來了大幅度轉變。 2021全年台北君悅酒店全館住房及餐飲宴會營收占比約為3:7,年平均住房率僅25%,平均房價落在4,800元左右。 陳隆慶表示,台北君悅今年住房率目標為60%,為求達標並衝高客房平均收益(RevPar),台北君悅前二季將拓展並深耕國內旅遊通路,及開發北中南大型企業獎勵旅遊團,並針對親子家庭、商務人土,軍警醫護、服務業同業,甚至飼養寵物的客層精準分眾,包裝設計推出不同主題的住宿套裝專案,滿足不同客層住房需求。 大成旗下的調理食品廠,設立於桃園、昆山及天津,所推出的眾多知名菜色除支應集團內餐飲系統及國內外餐飲連鎖、便利商店等客戶外,現建立享點子系列年菜與手路菜等品牌享譽業界,並推出多元化的家庭冷凍料理產品深得消費者喜愛。 通路業者除賣商品外,也越來越強調給消費者不同的服務,像是家樂福更推出外繪服務,不僅熟食、點心、飲料都能量身訂作,甚至連新鮮現切料理都有。 而全家旗下電商平台「全家行動購」瞄準結婚商機,觀察消費者需求,集結各項婚禮周邊需求,推出全台首創預購服務「marry me」。